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免费观看,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,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,久久久久久性高,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

首頁 在線詞典 取道的詳情

dào

取道

拼音: qǔ dào

注音:ㄑㄨˇ ㄉㄠˋ

詞性: 介詞
  • 詞語解釋:

    取道qǔdào

    (1) 選取經(jīng)由的道路

    代表團(tuán)將取道巴黎回國
    by the way of;via

    (2) 開避道路

    open up a way;blaze a path
  • 引證解釋:

    ⒈ 所走的路程。

    《穀梁傳·成公五年》:“伯尊來遇輦者,輦者不辟,使車右下而鞭之,輦者曰:‘所以鞭我者,其取道遠(yuǎn)矣。’”
    范寧注:“所用鞭我之間,行道則可遠(yuǎn)。”

    ⒉ 選取經(jīng)由的道路。

    清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卷一:“適章采南修撰視學(xué)閩中,取道上海。”
    阿英《哀悼李克農(nóng)同志》:“我先率領(lǐng)一組同志,取道皖北,千里步行,先到武漢?!?/span>

    ⒊ 猶言上路。 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至易水之上。既祖,取道。

    高漸離擊筑, 荊軻和而歌?!?/span>

    ⒋ 猶言開辟道路。

    唐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:“伐竹取道,下見小潭,水尤清冽?!?/span>

  • 國語詞典:

    上路。

    如:「他取道歐洲返國。」

  • 詞語翻譯

    英語
    via, by way of, en route to
    德語
    Abruf (S)?
    法語
    prendre la route qui passe par, choisir de passer par, via, emprunter une voie
  • 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:

    取道

  • 取道,是指選取經(jīng)由的道路。
  • 1、去上海的路上我們取道濟(jì)南去看我的一位朋友。
  • 2、司馬蕭一行二十三人,扮作蜀中商客,廣帶蜀錦,取道漢陰,過旬陽,而后乘船由白河順流而下,直至耒陽。
  • 3、庭堅(jiān)在崇寧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從江陵出發(fā),回鄉(xiāng)探親,先由水路至巴陵,再取道平江、臨湘入通城,在家鄉(xiāng)稍事停留后,即前往萍鄉(xiāng)探望兄長,其時(shí)黃元明知萍鄉(xiāng)縣。
  • 4、取道于“等一等”之路,走進(jìn)去的只能是“永不”之室。塞萬提斯。
  • 5、我們取道巴黎和羅馬飛往雅典。
  • 6、他們趕了數(shù)天路程,已抵四川,正欲取道樂山,忽見不遠(yuǎn)處塵頭大起,似有人在打斗,眾人立刻停下觀看。
  • 7、這采石派取道號(hào)還真是三句不離本行。
  • 8、然后出了彰儀門,賃了牲口,取道蘆溝橋、長辛店,投安肅縣來。
  • 9、德國進(jìn)擊頑強(qiáng)不馴的南斯拉夫人的主要力量顯然是取道羅馬尼亞。
  • 10、在取道南京回成都的過程中,李吉力人還作出了一個(gè)具有象征意義的決定,那就是堅(jiān)辭了朋友推薦他到東南大學(xué)執(zhí)教。
  • 11、如今山東亂了,河南的金鏞城,也亂了,反賊出沒,賊寇橫行,為了保險(xiǎn)起見,還是過臨汾入山西,進(jìn)晉陽,最后取道河北,徑上蒼巖山。
  • 12、夫聖賢所陳,皆同取道德仁義,以為奇論異文,而俱善可觀者,猶人食皆用魚肉菜茄,以為生熟異和,而復(fù)居美者也。
  • 13、江西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和閩粵地區(qū)的交通要沖,中原到東南沿海地區(qū)多取道江西境內(nèi)的水路和陸路南下。
  • 14、業(yè)內(nèi)人士表示,的提前進(jìn)駐會(huì)使后來者的買入受限,取道滬港通而來的外資玩法將有所不同,可能更青睞中盤股。
  • 15、其后,他們經(jīng)過鄭家塢,取道大陳、蘇溪,到了浦江縣境內(nèi),天黑了下來,“那時(shí)真走不動(dòng)了,體能和意志都到了極限。
  • 16、此行棄舍浙江舟,取道回邅西水滸。
  • 17、司馬蕭一行二十三人,扮作蜀中商客,廣帶蜀錦,取道漢陰,過旬陽,而后乘船由白河順流而下,直至耒陽。
  • 18、她取道穿過苜蓿,跑過村子。
  • 19、多爾曼研究組表明,就算粒子取道嗅覺通路,也會(huì)有部分中途停止。
  • 20、我們取道巴黎和羅馬飛往雅典。
  • 讀音:qǔ

    (動(dòng))選取:~道|錄~|可~。

  • 讀音:dào

    1.道路:鐵~。大~。人行~。羊腸小~。

    2.水流通行的途徑:河~。下水~。黃河故~。

    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~合。頭頭是~。以其人之~,還治其人之身。得~多助,失~寡助。

    4.道德:~義。

    5.技藝;技術(shù):醫(yī)~。茶~?;ā?。書~。

    6.學(xué)術(shù)或宗教的思想體系:尊師重~。傳~。衛(wèi)~士。

    7.屬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~院。~士。~姑。老~。一僧一~。

    8.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:一貫~。

    9.線條;細(xì)長的痕跡:畫了兩條橫~兒,一條斜~兒。

    10.姓。

    11.我國歷史上行政區(qū)域的名稱。在唐代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的省,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(shè)道。

    12.某些國家行政區(qū)域的名稱。

    13.說:~白。能說會(huì)~。一語~破。

    14.用語言表示(情意):~喜?!??!x。

    15.說(跟文言“曰”相當(dāng),多見于早期白話)。

    16.以為;認(rèn)為:我~是誰呢,原來是你。

支付掃碼

所有贊助/開支都講公開明細(xì),用于網(wǎng)站維護(hù):贊助名單查看

查看我的收藏

正在加載...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