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áng
狼
bèi
狽
bù
不
kān
堪
狼狽不堪
(1) 狼狽:又作“狼貝”、“狼跋”。形容疲憊、窘迫的樣子。《三國志·馬超傳》:“梁寬,趙衢閉冀城門,超不得入,進退狼狽。”現(xiàn)多形容處境困難,窘迫的樣子
⒈ 形容處境非常困難、窘迫。
引宋朱熹《與政府札子》:“近於三月六日視事之際,風(fēng)痰大作,頭目旋暈,幾欲僵仆,今已累日,精神愈見昏慢,委是狼狽不堪?!?br/>徐遲《黃山記》:“他們只到了半山寺,狼狽不堪,臨峰翹望,敗興而歸?!?/span>
⒉ 形容非常破敗。
引阿英《流離·四月三十日》:“先到廟內(nèi)休息,屋宇狼狽不堪?!?/span>
比喻處境窘迫,進退兩難,不知所措。
【解釋】狼狽:疲憊、窘迫的樣子;堪:忍受。指困頓窘迫的樣子。
【出處】宋 朱熹《與政府札子》:“風(fēng)痰大作,頭目旋暈,幾欲僵臥,今已累日,精神愈見昏慢,委是狼狽不堪。”
【示例】掌聲如翻騰的怒海洶涌的撲向臺上去,弄得這些丑類面紅耳赤,狼狽不堪。(劉白羽《雷電頌——懷念郭沫若同志》)
【近義詞】驚慌失措、手足無措、狼狽萬狀、焦頭爛額、土崩瓦解、落花流水、一蹶不振、一敗涂地
【反義詞】鎮(zhèn)定自若、從容不迫、從容自如
【語法】狼狽不堪偏正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貶義。
(名)哺乳動物;形狀和狗相似;晝伏夜出;性情殘忍而貪婪;傷害人畜;對畜牧業(yè)有害處。
(名)〔狼狽〕傳說狽是一種獸;前腿短;走路時要爬在狼身上;不然就不能行動;所以用“狼狽”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。
1. 副詞。
2. 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(gòu)成形容詞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謙)。不刊(無須修改,不可磨滅)。不學(xué)無術(shù)。不速之客。
3. 單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. 用在句末表疑問:他現(xiàn)在身體好不?
(1)(動)可;能:~當重任|不~設(shè)想。
(2)(動)能忍受:難~|狼狽不~。
綜合技術(shù)交流:點擊加入--> [SO JSON官方交流①群][收費]
綜合技術(shù)交流:點擊加入--> [SO JSON官方交流②群][免費]
要求:不能發(fā)廣告、暴力、政治、付費教程,違者直接踢出。
備注:入群費用5元,沒有QQ錢包,可以先支付寶 or 微信掃碼支付5元贊助后,我拉您進去。QQ聯(lián)系我。
掃碼贊助:贊助二維碼。
技術(shù)交流QQ群:①群259217951,②群166848545
站長郵箱:so@sojson.com
對頁面內(nèi)容有任何疑問和建議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
所有贊助/開支都講公開明細,用于網(wǎng)站維護:贊助名單查看
正在加載... ...